一天5次!61岁女子确诊乳腺癌,家人崩溃:劝了多次就是不听?
那天,医院乳腺外科里,一位61岁的大妈坐在病床上,眼神空洞,嘴里还喃喃自语:“我就是喝点豆浆,怎么就得癌了?”
那天,医院乳腺外科里,一位61岁的大妈坐在病床上,眼神空洞,嘴里还喃喃自语:“我就是喝点豆浆,怎么就得癌了?”
上周六陪小区的刘阿姨去社保局,她去年查出乳腺癌,一直在做化疗,之前每次拿药、做检查都得自己先垫不少钱。这次去是想问问10月新出的报销政策,结果算下来,光是上个月做的靶向治疗,就能多报近5000块,加上检查费、药费的调整,整个治疗周期能比之前省小两万。
这不是个例,也不是危言耸听。在很多医院的门诊里,都能听到类似的故事。有人坚持跳绳减肥,结果月经紊乱;有人天天跑步,最后膝盖废了;还有人“吃得干净,活得健康”,却总觉得身体越来越不对劲。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但早期发现、科学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它主要发生在乳腺腺体组织中,常见的早期表现包括乳房出现无痛性硬块、乳头凹陷或溢液、乳房皮肤凹陷或呈“橘皮样”改变。有些人还会在腋下摸到淋巴结肿大。根据研究发现,乳
45岁的李静冰是同济一名博导,工作上的她,总是全情投入,常常连夜修改学生的论文,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时间久了,运动量极少,作息也极不规律。她喜欢用咖啡撑精神,一天至少三杯,有时甚至靠速溶代替正餐。长期高压下,她形成了一个习惯:论文写到一半,就顺手抓桌上的零食,
今天带大家看的这位患者,仅37岁的患者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这位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进行了全乳切除。从病理报告中,我们可以获取到许多关键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她的病情。
这个阶段,五个身体信号尤其值得关注:持续性疲劳、单侧肢体水肿、皮肤温度变化、月经模式异常(对年轻患者)、以及情绪波动加剧。这些看似琐碎的变化,其实背后都有明确的生理机制支撑,也被多项近年研究证实是复发风险或恢复延迟的早期提示。
朋友圈里天天打卡,步数永远名列前茅。可谁能想到,这样自律得像钟表一样的女子,不但没跑出“健康”,反倒跑进了病房,乳腺结节悄然“升级”为乳腺癌。主任一句话,像一瓢冷水:“有这五个习惯,还不如不跑。”
洗澡时无意摸到一个小小的硬结,心跳突然失了拍;体检单上“建议复查”五个字像石子,投进一天的心湖。乳腺癌这三个字并不遥远,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做女儿、做妻子、做妈妈的忙碌与忽略。我们将时光慷慨地馈赠给周遭众人,宛如倾洒甘霖,却吝啬至极,鲜少为自己截留一方静谧
乳腺癌是老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7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乳腺癌中约70%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内分泌治疗是这类患者术后的标准辅助方案,但对于高危老年患者,是否加用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争议
在乳腺癌家族中,有一种 “小众却凶险” 的亚型 —— 化生性乳腺癌(MpBC),占比仅 0.2%-1%,其中伴骨和软骨分化的类型更是罕见。近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团队分享了一则特殊病例:41 岁女性确诊该罕见癌症,经历化疗耐药、肝转移后,通过手术 + 靶
麻醉医生推着眼镜看了我一眼,又看看那片空白,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也没说。
乳腺癌转移至宫颈的发生率仅 0.8%-1.7%,属于临床罕见病例。近日,一则 46 岁女性患者的完整诊疗经过被披露,其从早期乳腺癌治愈到宫颈转移复发的 24 个月病程,不仅暴露了肿瘤转移的隐匿性,更通过另一例肉瘤患者的治疗实例,展现了植物免疫调节剂联合化疗的突
1223。目前,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CDK4/6i治疗失败的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均展现出广阔前景。基于此,医脉通系统梳理了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及ADC在CDK4/6i治疗失败人群中的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10月1日,第一三共宣布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获FDA受理,用于联合THP方案(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手术前的高风险HER2阳性(IHC 3+或ISH+)早期(2期或3期)乳腺癌患者。该申请的处方药
而往长了说,十年生存率虽然从理论上更能反映癌症的生存率情况,但在过长的时间里,患者可能遭遇其他疾病死亡、自然死亡等干扰因素,在随访上也存在难度。为此,临床上更多以5年生存率作为参考。
2025年9月22日,《大咖风范 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交互栏目》第37期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山东省肿瘤医院MDT团队联合呈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东省肿瘤医院毕钊教授汇报了一例伴肝转移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两大
在乳腺恶性病变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和放疗并不是唯一的选择。随着口服化疗药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家中完成治疗,不再需要频繁往返医院输液。卡培他滨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性药物,它属于氟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后能干扰肿瘤细胞的 DNA 合成,起到抑制异常细胞
44岁的刘芳是一家生鲜超市的老板,十几年来,她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赶去批发市场进货,挑选蔬菜、肉类和海鲜,天刚亮就推着满满一车回到店里。开门营业后,她一边切菜打包,一边招呼顾客,有时还要搬动沉重的冻肉箱子。冷柜的寒气常常让她手指僵硬,收银台前的站立更是从早到
穿刺病理结果中,脉管内见癌栓是个值得关注的点,这意味着癌细胞已经进入脉管系统,存在通过血液循环扩散的风险。分期为pT2N1aMx,表明肿瘤已有一定体积,好在并未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不过远处转移情况还不明确。乳腺组织内部分导管扩张,可能是乳腺病变引发的伴随改